华声在线年,民政部办公厅下发《关于支持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的指导意见》,省民政厅印发《民政社工站项目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6)》。湘江新区街道(镇)社工站积极响应国家及湖南省关于社工站建设的政策号召,通过创新模式、专业赋能、品牌聚力等举措,打造“汇爱湘江”社工站服务品牌,在基层民政服务领域取得良好成效。
党建引领是湘江新区街道(镇)社工站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湘江新区社工站指导服务平台通过协助推进党建工作不断强化政治站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党建+社会工作人才+社工站建设”的推进机制,组织开展了社工站项目“红色引领 赋能成长”系列党课活动,召开“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走好新时代社工‘长征路’”专题讲座和“追寻伟人足迹 赓续红色基因”等红色团建活动,以党建工作推进社工站人才建设,创建党员先锋岗、培育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服务亮身份,把社工站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落实党的政策、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党员社工队伍由最初的5人发展至12人,占比24%。通过建立“平台统筹指导—站点精准对接—社区社工室扎根一线”的服务网络,实现了服务从传统领域向多元民政综合服务的拓展,确保民政政策和服务能够精准下沉到基层,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各项服务的落地见效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探索实施“五社五平台”服务模式,“五平台”为本辖区五个服务平台:街道社工站、区社会组织公益园、区社协、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区慈善会,“五社”为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五平台”为枢纽,“五社”为抓手,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激活公益慈善力量,协助成立184支社区发展基金,汇聚450.96万元物资和624万元社区发展基金为基层民政服务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通过“五社五平台”服务模式,社工站深扎一线,建立需求、资源、服务三个清单,通过“需求收集—资源整合—精准落地”的闭环体系,依托“资金+物资+服务”多维支持,聚焦“困、残、老、小、公益慈善”五大领域,实现了服务的精准化和高效化,提升了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湘江新区24个街道(镇)234个社区(村)社工站服务全覆盖,累计开展个案工作751个,小组工作409个,组织社区活动1060余场、入户走访1.86万人次,服务覆盖20余万人次,筑牢了基层民生保障网。
湘江新区采用“外部引入+内部培育”“专业赋能+全民志愿”的双驱动模式,既保证了专业力量的输入,又激发了本土力量的活力。通过“专家授课+实务督导”“互学互鉴”培训及“传帮带”机制,有力提升了社工的专业水平。区级平台依托高校专家学者、高级社工师、社工督导等高层次人才建立专家库,对社工站进行专业培训和督导,组织各类专业培训30余场,站点实地督导200余次,积极推进社工站参与职业资格考前培训与各级继续教育培训,组织社工站内部交流学习,访问同辈站点和机构,与湖南师范大学社工专业师生开展理论与实务的碰撞,开阔社工视野,学习优秀经验,提升社工素养,新区社工站51名一线%具备中级以上资质,持证率在全市领先。同时,各社工站积极开展民政志愿者培训,累计培育1.1万名注册志愿者、300余支志愿队伍,为1200余家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指导,融合专业力量与群众力量,夯实了服务基础。
湘江新区社工站“汇爱湘江”服务品牌在困难群众帮扶、残疾人关爱、困境儿童救助、老年人服务及企业职工需求回应等领域成效明显,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项目,如望城坡街道社工站“心手相牵安岁月”失独老人关爱项目,主要针对街道内的病残、失独老人多的实际,采取身心陪伴、送医送药上门、生活帮扶、社会参与支持等措施,帮助老人改善生活质量、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链接社会慈善资源,解决了老人情感陪伴、生活看病、日常行动不便等方面的问题,探索形成了“1+4+N”为老服务模式,该项目获评长沙市2022年优秀项目。针对低保患癌老人,站点采用人生回顾疗法帮助老人坦然面对人生,“重温往事 认识自我”案例获评2023年湖南省民政厅基层社工站项目优秀案例;雷锋街道社工站打造“锋”行聚力关爱残疾人特色服务项目,帮助18名残疾人申请了大病医疗救助金,为6名残疾家庭子女申请助学金共1.8万元,为1名二级脑瘫儿童链接康复机构,每月减免康复费2000元,帮助1名残疾人成功就业,服务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
湘江新区街道(镇)社工站自建站以来,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服务模式,强化专业赋能,聚力品牌建设,助力基层民政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多元协同、质效双升的民政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