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路通人和千帆竞业兴民富万象荣

  新闻资讯     |      2025-07-22 20:12

  九游官网app2025“丰百杯”山西·永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第三届自行车挑战赛,骑手踏上征程。

  黄河之水天上来,在永和勾勒出壮美的乾坤湾;红色记忆沉淀处,东征精神在窑洞中熠熠生辉;星空下的奇奇里村,闪烁着乡村振兴的梦想;河浍里村的红枣林,正孕育着甜蜜的新希望……这些散落在黄土高原的明珠,曾因群山阻隔而黯然失色。如今,一条蜿蜒166公里的红黄蓝三色“金丝带”——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永和段),将它们一一串起,编织成一条璀璨夺目的“振兴项链”。这条荣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的生态廊道,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山河故事”。

  路之所至,孤点成网,路景业村四维要素融为一体,在永和县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正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永和县委书记高永贤所说:“我们就是要抢抓省委、省政府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提质增效的契机,全力把这条路打造成极美风光、极致体验、极富成效的样板旅游公路。”

  晨光透过窑洞的木格窗,照亮了东征村农家乐5号院墙上的仿旧煤油灯。退休教师冯成俊轻抚灯罩,一旁的液晶电视播放着红军东征纪录片。“我这儿的民宿一天比一天红火!两孔改造窑洞年收入7000元,由村集体公司统一运营,我安心当‘甩手掌柜’。”他边带记者参观边介绍。

  走进东征村红色教育接待中心,联络员忙碌地协调着培训日程:“您好,后天已有安排,下周二可以接待。”这份繁忙的背后,是机制创新与“硬实力”的坚实支撑。

  东征村深挖本地独特红色资源,大力发展培训经济。随着交通条件显著改善,特别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永和段)的通车,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人们在此穿红军衣、吃红军饭、走红军路,通过沉浸式体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交通改善带来了培训人次的爆发式增长”,站在焕然一新的窑洞前,该村党支部书记冯海宁介绍道,“2019至2024年,我们累计接待培训150余期、超7000人次;仅今年上半年已完成9期、500余人次。最远的学员来自新疆昌吉州,他们感叹,尽管路途遥远,这条美丽的公路却让旅途本身成了一种享受。”

  蝶变成效清晰可见:东征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统计图显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的36.5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125.3万元,2025年正向150万元目标全速迈进。这个曾经“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脱贫村,如今已蝶变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驱车20分钟,来到奇奇里村的黄河营地。攀岩墙上,少年们的欢笑声与黄河涛声交织在一起。乾坤湾乡副乡长刘志臻指着眼前320度的黄河大转弯说:“这里曾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美景,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

  奇奇里村精心打造了“农耕体验营”“巅峰挑战营”“星空拾梦营”“旅居房车营”“枣韵帐篷营”五大主题营地,大力发展营地经济。“五一”期间一经投用就吸引了省房车协会、山西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一大批团体前来团建,在这里可以俯瞰黄河,饮一杯云上咖啡;可以露营烧烤,来一场篝火狂欢;也可以仰望星空,看一场露天电影。

  业态融合正重塑旅游体验。随着公路提质升级,在乾坤湾乡可体验“时空接力”:晨在东征村打绑腿走东征路,午至奇奇里攀岩拓展,暮宿房车营地观星河,形成“半小时体验圈”。营地经济的爆火,与东征村红色培训形成了联动效应。

  在“临汾·520黄河英雄会”汽车越野挑战赛上,UTV组新秀车手王圣博激动地表示:“永和的赛道兼具专业性和观赏性,在挑战极限的同时还能欣赏黄河壮景,这种体验独一无二!”车手王晓鹏由衷感叹,摇下车窗就能将巍巍青山与滔滔黄河尽收眼底,这正是永和赛事最独特的魅力所在。

  这条166公里长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宛如一条金线将散落的明珠串联成链——从气势磅礴的乾坤湾到红色记忆的东征纪念馆,从奇奇里村的星空营地到阁山望海寺的古老禅意,这些曾经鲜为人知的美景,如今通过这条景观长廊完整呈现在世人面前。

  永和县以路为媒,打造“黄金赛道”吸引全球竞技。法国车手在乾坤湾前漂移,印度选手在古村落间奔跑,爱尔兰跑者学着捏槐花饺子。近年来,永和县先后成功举办“五洲同声唱黄河”音乐会、国际越野车巡游集结赛、连续三届的自行车挑战赛暨全民健步走等赛事活动。今年“五一”以来,又相继举办了“临汾·520黄河英雄会”汽车越野挑战赛、2025热点临汾·招商引资暨“寻根母亲河”首届商学院徒步大会等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及全国各地骑行爱好者同台竞技,让参赛者在高水平角逐之余,得以饱览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壮美风光。

  以品牌赛事为抓手,永和县持续推进文旅、交旅深度融合发展。这种“地域文化+特色旅游+体育赛事”的发展模式,正牵引永和驶入“赛旅融合”新蓝海——以赛聚商、以赛兴农、以赛彰文,黄河奔涌的脉搏,正沿着这条大道跃动世界的节拍。

  在低空经济领域,永和县抢抓发展“风口”,建设低空飞行小镇,精心打造了魅力永和游、黄土高原游、黄河风情游、红军东征游4条特色旅游线路,开辟“陆空一体游”新赛道。当直升机从乾坤湾低空飞行小镇腾空而起,舷窗外黄河如金鳞游动,美不胜收。未来游客将能体验“日翱云端,夜宿星河”的独特魅力,“路空立体游”的发展脉络正渐次清晰。

  永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景宁表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我们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广阔天地,让永和的后发优势得以磅礴释放!下一步,我们将聚力深耕‘路衍经济’,着力培育新业态、催生新模式,必将实现永和——因路而美、因路而兴、因路而富!”

  公路通,百业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贯通,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能,更为经济社会发展激发了无限潜能。

  生态养殖蹚出致富新路。永和县深化与山西农大合作,创新“枣羊共生”生态养殖模式,沿公路布局种羊场、养殖基地、屠宰加工、饲料加工、预制菜加工等项目,构建起种羊繁育、标准化养殖、精深加工一体化产业体系。“永和枣羊”饲养量突破40万只,成功入选“临汾优选”,正向全省养羊大县迈进。永和县委副书记胡国华介绍:“我们依托专家团队,凭借获批国家专利的红枣粉饲料配方和专业制作工艺,精心打造‘永和枣羊’专属品牌;特别是便捷的物流网络,实现了网上下单、冷链直达,让消费者第一时间品尝鲜美。”

  小酸枣成就富民“金豆子”。省级龙头企业永和县地之源公司,依托便利交通,不仅带动本地近万人通过种植、采摘酸枣增收,更将收购半径扩展至陕西延川、清涧及甘肃等地,并建立起从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成为振东药业、北方药业等知名药企的优质供应商。公司正着力延伸产业链,开发药食同源功能性产品,让“小酸枣”持续释放富民强县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新能源激活产业强引擎。永和县抢抓能源革命机遇,沿黄河打造新型能源产业集群。2024年天然气年产量达15.6亿立方米,占临汾市总产量50%,2025年预计突破20亿立方米;全省单产加工能力最强、储存规模最大的丰百、丰圣LNG液化工厂建成投运;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落地建成,为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沿着畅通之路,永和县高质量发展画卷恢宏展开:全县GDP从2019年的10.56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35.29亿元,总量增长了2.3倍;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关键指标持续保持高位增长,增速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通车,不仅打通了山乡的交通脉络,更架起了信息互通、观念更新的桥梁。河浍里村的红枣产业就是最好的见证——昔日因交通闭塞而“隐没山野”的优质红枣,如今通过电商直播、冷链物流走向全国,特级枣每斤卖到50元的高价。村民纷纷嫁接晋枣新品种,瞄准中秋档期上市,亩收益突破万元,让“铁杆庄稼”焕发新生。

  更重要的是,路通了,信息畅了,老百姓的心胸和眼界也随之宽广,发展的内生动力被彻底点燃。他们不再是闭塞山村的被动等待者,而是掌握信息、洞察市场、主动求变、拥抱机遇的新农人。

  在于家咀村,“黄河人家”民宿主人于候祥正忙着接待预订客人:“路通后,旺季时客房提前半个月就订满了。以前守着好风景过穷日子,现在才知道绿水青山真能变成金山银山!”这番感慨,道出了永和百姓的共同心声。在黄河岸畔,可以看到众多“于候祥”挺直的腰板和绽放的笑容。

  基层治理同步创新。永和县全面推行积分制,实现64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爱心超市全覆盖;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村民说事吧”“乡村夜话”等平台,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健全县乡村三级网格,选优配强90名网格员,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文化自信绽放光华。在永和县刘林翠剪纸艺术展览馆,展馆内摆满了她的作品,其中最多的是黄河岸边的民俗民风,千百年来黄土文化的沉淀与交融,成了她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她说:“我觉得我们永和的文化非常有魅力,希望能带动更多人投入到永和剪纸的事业中来,努力为推动永和民俗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条路带来的不仅是交通便利,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沿线个最美乡村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村民自发建设精品民宿265间,发展庭院经济2840户,打造“十里尝廊”采摘经济带。

  一条路,改变了一方水土的命运。这条用汗水铺就的“黄金通道”,不仅连起了散落的珍珠,更激活了永和人血脉中的韧劲与闯劲。沿着它延伸的方向,永和的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越走越实。